如何判斷漲潮與退潮?5種實用方法與安全建議
Davon Lockman
August 4, 2025
自然科学与生活
522 views
摘要
掌握潮汐變化的節奏,不僅能提升海邊活動的安全性,還能讓您更深入了解自然的運行規律。本文介紹了5種判斷漲潮與退潮的方法,從觀察水位變化到利用潮汐表,幫助您科學預測潮汐,並提供安全建議,確保與海洋共舞時萬無一失。
潮汐的變化是大自然中一種奇妙的節律,也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,尤其對於海上活動如釣魚、划船或登礁探險等更是至關重要。然而,如何準確判斷展潮(漲潮)和退潮卻並非每個人都熟悉的知識。以下,我們將以科學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,深入探討判斷展潮和退潮的五種方法,並提供一些關鍵的安全建議,讓您在與潮汐共舞時更加從容。
1. 觀察水位變化:肉眼判斷的第一步
水位的變化是潮汐最直觀的表現,也是判斷展潮或退潮的基本方法之一。當海平面逐漸上升,原本露出的沙灘或礁石慢慢被水淹沒時,即可判定為展潮(漲潮)。相反,如果水位下降,原本被水覆蓋的沙灘或礁石逐漸露出,則代表退潮。這種方法不僅適合簡單觀測,也能幫助初學者快速理解潮汐的運行規律。然而,僅靠肉眼觀察可能會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,例如陰天或遠處視線受阻。因此,觀察水位變化雖然方便,但並非最精確的方法。
2. 利用潮汐表:科學預測的力量
潮汐表是海洋學家通過科學計算生成的工具,能夠準確預測每天的漲潮和退潮時間。例如,臺灣中央氣象局或各地漁港會提供專業的潮汐預報,標明具體時間及水位變化趨勢。在漲潮時間前後,水位通常上升,屬於展潮;而退潮時間前後,水位則下降,屬於退潮。下載相關的潮汐APP或查閱線上潮汐表,您可以即時掌握當地的潮汐資訊,這對於計劃長時間的海邊活動尤為重要。此外,潮汐表還能提供月亮與太陽的相對位置資訊,幫助我們理解潮汐與天體引力的密切關聯。
3. 觀察海流與漂浮物:流動的潮汐信號
展潮與退潮不僅影響水位,還會改變海水的流動方向。漲潮時,海流通常將漂浮物(如樹枝、海藻)推向岸邊;而退潮時,漂浮物則多被海流帶向海洋深處。如果您身處海邊,觀察漂浮物的移動方向是快速判斷潮汐狀態的有效途徑。需要注意的是,強風可能會干擾漂浮物的運動方向,因此在風力較大的情況下,僅依賴此方法可能會導致誤判。
4. 觀察潮線:自然的水痕記錄
潮線是沙灘或岩石上由潮水留下的水痕分界,為我們提供了另一個判斷潮汐的方法。如果潮線上方剛被海水淹沒,說明海水正在上升,即展潮;如果潮線下方剛露出,則表明海水正在退去,即退潮。潮線是一種靜態的環境線索,非常適合短時間的觀察。潮線的觀察不僅限於沙灘,岩石、碼頭或其他靠近水邊的固定物體上也可能留下潮水的痕跡。這些細節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判斷依據。
5. 利用固定物做記號:簡單而有效的實驗
如果您需要更具體的數據,可以在岸邊選擇一個固定物(如一塊石頭或一根樹枝),然後在其旁邊做一個水位記號。一段時間後,觀察水位與記號的相對位置變化。如果水位超過記號,則為展潮;如果水位低於記號,則為退潮。這種方法雖然需要更多的耐心,但它提供了一個直觀且科學的方式來觀察潮汐變化,特別適合科學教育或實驗活動。
---
小提醒:安全與潮汐
潮汐的變化雖然充滿魅力,但也隱藏著一定的風險。一天之中通常會有兩次漲潮和兩次退潮(即半日潮現象),而潮汐的高度和時間又會受到月亮與太陽引力的影響。因此,無論是登礁、釣魚還是戲水,了解當地潮汐變化至關重要。此外,快速變化的潮汐可能導致陷入險境,例如漲潮將低地淹沒,或退潮讓水流變得湍急。因此,計劃海邊活動時,務必提前查詢潮汐預報,並在任何意外情況下保持警覺。
---
總結
展潮(漲潮)與退潮的判斷不僅是對自然現象的認識,也是對安全與責任的體現。無論是觀察水位變化、利用潮汐表、觀察漂浮物與海流、研究潮線,還是使用固定物做記號,每一種方法都能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潮汐的節奏。透過這些方法,我們不僅能與海洋建立更深的連結,也能在探索自然的過程中,學會尊重和融入這片廣闊的藍色世界。若您需要即時查詢潮汐資訊,請使用「中央氣象局潮汐查詢」或下載相關潮汐APP,讓每一次與海洋的互動都更加安全且充滿樂趣。